老實說,年輕那會兒旅行,對咖啡要求不高,能提神就行。但隨著年紀增長(咳,是經驗值增長),跑的地方多了,舌頭也變刁了。我追求的早就不只是一杯能喝的飲料了。一家真正的風尚咖啡廳,它是個綜合體:是味蕾的實驗室,是眼睛的藝術館,是疲憊身體的充電站,更是觀察當地生活的小視窗。
目錄
在東京代官山,我窩在老房子改造的咖啡館裡,看著窗外精緻的行人;在倫敦Soho區,被那種帶著點頹廢又充滿創意的氛圍吸引;在墨爾本的巷弄裡,驚歎於他們對精品咖啡近乎偏執的認真。回到臺灣,我發現這股追求獨特、精緻、體驗感的風尚咖啡廳潮流,不僅不輸國際,還融入了我們獨有的文化底蘊和臺式人情味。這太迷人了,不是嗎?
臺北風尚咖啡廳的獨特DNA
臺北的咖啡館密度之高,全球名列前茅。競爭這麼激烈,能存活下來並且被記住的風尚咖啡廳,多數都有兩把刷子。我覺得它們有幾個很鮮明的特點,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樣:
- 空間魔術師: 寸土寸金的臺北,硬是能把各種畸零角落、老屋舊宅玩出花來。工業風、日式侘寂、北歐簡約、熱帶叢林、復古懷舊...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但精髓在於,空間設計一定得是為體驗服務的,不是為了拍照打卡而硬拗。我特別佩服那些能把狹小空間做得舒適不壓迫的店家,那真是功力。
- 咖啡是主角,也是門檻: 別以為裝修漂亮就能糊弄人。臺北的咖啡客嘴很刁。一家風尚咖啡廳,咖啡豆的品質、烘焙的穩定度、衝煮的技藝,絕對是基本功。從手衝、虹吸到意式,都能找到專精的店。你能在這裡輕鬆喝到90+的莊園豆,店家也樂於分享豆子背後的故事。咖啡不好喝,空間再美也是白搭,這是我篩選名單的鐵律。
- 臺式創意無限: 這點超有趣!西式咖啡基底,卻能玩出各種讓你驚呼“這也可以?”的飲品和甜點。比如把鐵觀音、東方美人茶融入咖啡,比如用在地水果(愛文芒果、屏東檸檬、大湖草莓)做成創意特調,或是把古早味點心(如鳳梨酥、綠豆椪)的元素解構重組進甜點。這種融合,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有想法、有味道的創作。
- 藏在細節裡的貼心: 很多店都有免費WIFI、插座(雖然有些會限制使用時間),洗手間乾淨有設計感(這很重要!),有些甚至提供小毯子或者書刊雜誌。那種讓你自然而然想多待一會兒的舒適感,是很多臺北風尚咖啡廳的隱形競爭力。
- 選豆哲學大不同: 這裡差異很大,也是體現店家個性和專業的地方。我喜歡觀察他們選單上的豆單,是主打淺焙的酸甜花果調性?還是偏愛中深焙的醇厚巧克力堅果感?是精選單一莊園?還是擅長自家拼配?這直接決定了你會喝到什麼風味的咖啡。
來,看看臺北主流咖啡烘焙風格與風味偏好對比:
烘焙度 | 代表風味特徵 | 常見豆種舉例 | 適合飲用方式 | 個人感受 |
---|---|---|---|---|
淺焙 | 明亮酸值、花果香、茶感 | 衣索比亞耶加雪菲、肯亞AA、巴拿馬藝伎 | 手沖、冰滴 | 像喝精品果汁茶,清爽但挑豆子品質 |
中焙 | 酸甜平衡、焦糖、可可 | 哥倫比亞、宏都拉斯、巴西黃波旁 | 手沖、義式咖啡、卡布奇諾 | 最安全牌,接受度高,風味均衡 |
中深焙 | 醇厚飽滿、堅果、巧克力 | 曼特寧、瓜地馬拉安提瓜、巴西 | 義式濃縮、拿鐵、摩卡 | 咖啡感最濃,苦甜交織,我的日常最愛 |
深焙 | 濃烈煙燻、焦糖苦甜 | 義式綜合豆、法式烘焙豆 | 義式濃縮、冰美式 | 愛恨分明,有時會蓋掉豆子本身特性 |
旅人嚴選!10間讓我念念不忘的臺北風尚咖啡廳(附實戰情報)
跑了這麼多店,要我選出10家真心推薦、覆蓋不同風格訴求的,還真有點糾結。我排除了那些純粹網紅曇花一現的,也剔除了咖啡品質明顯跟不上空間的。入選的這些,都是我至少去過兩次以上,綜合考量環境、咖啡、服務、氛圍後的風尚咖啡廳代表作。排名不分先後,各擅勝場!
店名: 興波咖啡 Simple Kaffa 旗艦店
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二段27號
營業時間: 週一~週日 10:00–22:00
價格區間: 手沖 NT$280起,義式 NT$150起,甜點 NT$180起 (偏高價位,世界冠軍光環)
必點選單:
- 冠軍特調系列: 比如融入荔枝蜜、鐵觀音的創意咖啡,層次感驚人。
- 季節限定手沖: 豆單常常變換,選當季最好的豆子。
- 超級蛋蜜可頌: 酥脆可頌夾著濃鬱半熟蛋蜜醬,罪惡但極好吃。
個人評價介紹: 世界咖啡師冠軍吳則霖的旗艦店,名氣響到不行。空間是老宅改建的四層樓,工業風混搭木質,每個角落都很有設計感。咖啡品質當然是頂尖水平,尤其手沖和創意特調展現了高超技藝。但人真的超多!一定要避開假日尖峰時段(下午1-5點),否則排隊會排到懷疑人生。價格不便宜,但作為體驗世界級咖啡殿堂,絕對值得。是咖啡愛好者朝聖必訪的風尚咖啡廳,但日常想安靜喝杯咖啡就不太合適。
店名: Fika Fika Cafe (伊通店)
地址: 臺北市中山區伊通街33號
營業時間: 週一~週日 08:00–21:00 (開得早,讚!)
價格區間: 手沖 NT$220起,義式 NT$130起,輕食/甜點 NT$180起 (中高價位)
必點選單:
- 北歐烘焙咖啡: 招牌,中淺焙風格,乾淨明亮,推薦手沖或美式。
- 肉桂捲: 非常大顆,香氣濃鬱,口感紮實帶點濕潤,偏甜但好吃。
- 三明治/鹹派: 水準穩定,當早午餐很合適。
個人評價介紹: 創辦人也是北歐盃咖啡烘焙大賽冠軍。店內是簡約明亮的北歐風格,空間寬敞舒適,採光極佳。咖啡走的是北歐淺中焙路線,強調乾淨、平衡、果酸明亮,喜歡這種風格的人會很愛。伊通店的環境特別舒服,適合工作、閱讀或和朋友聊天。食物選擇多且品質好,從早餐一路坐到下午茶都沒問題。是兼具質感與實用性的風尚咖啡廳典範,難怪長期人氣高。
店名: 疍宅 Eg ghost - 搗蛋鬼工作室
地址: 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04巷45號
營業時間: 週二~週日 13:00–20:00 (週一休)
價格區間: 手沖 NT$200起,義式 NT$140起,甜點 NT$180起 (中價位)
必點選單:
- 各種水果戚風蛋糕: 招牌!季節限定(如草莓、芒果、葡萄),奶油輕盈不膩,蛋糕體濕潤。
- 手沖單品: 豆單常有驚喜,店主選豆眼光獨到。
- 西西里咖啡: 檸檬香氣清新,酸甜平衡做得很好。
個人評價介紹: 躲在安靜巷弄裡的二樓老宅,推開門像是闖入朋友家的溫馨小屋(如果朋友家超有品味的話)。充滿復古雜貨、乾燥花、手作感裝飾,空間小巧但充滿溫度。老闆娘親切得像鄰家姊姊。重點是!他們的蛋糕真的超級好吃,水果用料大方,視覺和味覺都是享受。咖啡也不馬虎,配合甜點很加分。這是一家讓人感覺很放鬆、很幸福的風尚咖啡廳,特別適合女生聚會或想獨自放空。缺點是位置不多,假日一位難求。
店名: 湛盧咖啡忠孝館
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50號2樓
營業時間: 週一~週日 11:00–21:30
價格區間: 經典手沖 NT$220起,專業手沖 NT$300起,義式 NT$150起,甜點 NT$180起 (中高價位)
必點選單:
- 經典手沖系列: 如「經典V21」、「經典曼巴」,展現烘焙廠的穩定功力。
- 法芙娜巧克力飲: 濃鬱香醇,真材實料,巧克力愛好者必點。
- 提拉米蘇: 酒香濃鬱,口感濕潤綿密。
個人評價介紹: 臺灣精品咖啡的老字號品牌。忠孝館是旗艦店,空間沉穩大器,帶點書香人文氣息。專業度毋庸置疑,從豆子烘焙到沖煮都很講究。他們有獨特的「咖啡新鮮事」手沖桌邊服務,咖啡師會詳細解說豆子與沖煮手法,視覺與知識性兼具,非常推薦體驗。甜點水準也高。這裡是體驗臺灣精品咖啡發展脈絡的絕佳風尚咖啡廳,環境安靜,很適合深度咖啡交流或需要專注的時刻。氛圍稍微嚴肅一點點,但也顯其專業。
店名: Coffee Law DOTEL (遠企店)
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201號 (遠企購物中心1樓)
營業時間: 週日~週四 11:00–21:30;週五、六 11:00–22:00
價格區間: 創意特調 NT$200起,經典咖啡 NT$150起,甜點 NT$180起 (中高價位)
必點選單:
- 冠軍特調系列: 將臺灣茶、水果元素巧妙融入咖啡,例如結合鐵觀音、百香果的品項。
- 提拉米蘇雲朵鬆餅: 視覺效果滿分,鬆餅口感特別,搭配提拉米蘇醬很搭。
- 咖啡師精選手沖: 展現他們對豆子處理法的理解。
個人評價介紹: 由幾位咖啡冠軍組成的新銳品牌。空間是俐落現代的金屬工業風,帶點實驗室感。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創意」,將精品咖啡玩出許多新花樣,融合在地食材,視覺與味覺都很有衝擊力。遠企店空間明亮寬敞,逛街累了進來喝杯特別的特調很適合。是一家展現臺灣新一代咖啡人活力與創意的風尚咖啡廳。喜歡傳統風味的人可能會覺得太花俏,但愛嘗鮮的人會很愛。價格反映其創意與技術。
店名: 二會咖啡廳 gojiby
地址: 臺北市中山區華陰街21號2樓
營業時間: 週三~週一 13:00–20:00 (週二休) (注意!下午一點才開)
價格區間: 手沖 NT$220起,義式 NT$140起,甜點 NT$160起 (中價位)
必點選單:
- 布丁: 綿密香濃,蛋香十足,焦糖微苦,必點!
- 奶油捲: 簡單但美味,奶油品質好。
- 手沖單品: 豆單精簡但常有特色豆。
個人評價介紹: 隱身在後火車站老舊大樓二樓,入口超低調(第一次去差點找不到門)。推開門是另一個世界:昏暗的光線、復古傢俱、老物件、滿滿的書和黑膠唱片,充滿昭和時代的懷舊氛圍。空間不大,非常安靜。咖啡好喝,布丁是神級美味。這是一家需要細細品味的店,不是那種明亮開闊的網美店,而是像一個時光膠囊,讓人暫時脫離喧囂。喜歡極致安靜和老派氛圍的人會愛死(像我)。是臺北獨樹一格的風尚咖啡廳代表,充滿個性與故事感。光線真的暗,想看書可能有點吃力哦。
店名: 苔毛咖啡
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文昌街149號
營業時間: 週二~週日 13:00–22:00 (週一休) (開到晚上十點,夜貓友善!)
價格區間: 手沖 NT$200起,義式 NT$140起,少量甜點 NT$160起 (中價位)
必點選單:
- 手沖單品: 自家烘焙,風格偏向中深焙,醇厚度佳。
- 提拉米蘇: 酒香濃鬱,口感濕潤,份量實在。
- 肉桂捲: 風味濃厚,適合喜歡強烈肉桂香的人。
個人評價介紹: 位於安靜的文昌街巷弄,門口綠意盎然。店內空間挑高,保留老屋結構,大量植栽點綴,沉穩的色調搭配溫暖木質,營造出自然、放鬆、帶點慵懶的文藝氣息。桌椅高度舒適,插座多,非常適合帶筆電工作或閱讀。音樂品味好,音量適中。咖啡穩定好喝,提拉米蘇非常優秀。最棒的是營業到晚上十點!在臺北要找環境這麼優、開這麼晚的咖啡廳不容易。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深夜工作/閱讀據點,是實用度與美感兼具的風尚咖啡廳。甜點種類選擇較少一些。
店名: Rufous Coffee Roasters
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333號
營業時間: 週一~週日 13:00–22:00 (週末開到23:00) (夜間咖啡好去處)
價格區間: 手沖 NT$240起,義式 NT$150起,甜點 NT$180起 (中高價位)
必點選單:
- 手沖單品: 豆單豐富且常有珍稀批次,老闆烘豆功力深厚,尤其擅長中焙到中深焙。
- 肉桂捲: 外酥內軟,焦糖香氣濃鬱,是臺北名物之一。
- 冰滴咖啡: 處理得很好,濃鬱順口。
個人評價介紹: 咖啡圈內享有盛名的老店。空間不大,略顯擁擠,昏黃燈光搭配滿牆的咖啡器具、海報、書籍,雜亂中充滿個性和溫度,像極了紐約或東京的專業咖啡小店。咖啡實力超級硬核,老闆對咖啡的熱情和專業度爆表,老客人很多。肉桂捲是必點經典。很晚關門是優點。這裡是咖啡深度愛好者交流、品嚐好豆子的風尚咖啡廳。但環境比較喧鬧(尤其在滿座時),不適合追求絕對安靜的人。座位舒適度普通。
店名: 野驢小餐館 Aesop's Kitchen
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216巷33弄12號
營業時間: 週二~週日 11:30–21:30 (週一休) (早午餐/全日餐點選擇多)
價格區間: 主餐 NT$380起,義式咖啡 NT$140起,甜點 NT$180起 (中高價位,主力是餐點)
必點選單:
- 香料烤雞腿早午餐: 豐盛美味,雞腿香料入味,配菜豐富。
- 爐烤蔬菜溫沙拉: 健康好吃,烤蔬菜風味佳。
- 提拉米蘇: 屬於比較濕潤酒香濃的型別。
個人評價介紹: 嚴格來說,它比較像提供好咖啡的質感餐館,但環境太有特色必須推薦!藏身在東區216巷弄深處,門口低調。內部空間像歐洲鄉村小屋,大量乾燥花、古董物件、水晶吊燈,營造出夢幻又溫馨的氛圍,每個角落都適合拍照。餐點水準很高,用料實在,早午餐尤其出名。咖啡雖非頂尖,但也在水準之上。這是一家非常適合約會、慶生、姊妹聚會的風尚咖啡廳(或小餐館),食物和環境的滿足感很高。價格反映其地段和整體體驗。喝純咖啡專門的人可能覺得CP值不夠,但來用餐順便喝咖啡就非常棒。
店名: 豆留森林 CAMA COFFEE ROASTERS 旗艦店
地址: 臺北市士林區菁山路131號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 09:00–19:30;週六日 08:00–19:30 (市區難得有大片戶外空間!)
價格區間: 手沖 NT$250起,義式 NT$160起,輕食/甜點 NT$200起 (偏高價位,為環境買單)
必點選單:
- 森林系手沖: 選用特色豆,在森林中品嚐特別有FU。
- 松露薯條: 香氣足,外酥內軟。
- 季節限定甜點: 視覺常配合森林主題。
個人評價介紹: 連鎖品牌CAMA的驚豔之作!前身是松竹園,將日式老宅與庭院改造成被森林環繞的咖啡秘境。戶外座位區綠意盎然,室內保留老宅格局,充滿禪意。環境是最大賣點,在臺北市區很難找到這樣大片森林圍繞的咖啡空間。咖啡品質則是連鎖品牌中的高標,比街邊店好很多。價格確實偏高,但很大一部分是買這片難得的綠意和空間。非常適合帶長輩、家庭聚會,或想親近自然的時刻。是結合自然景觀與咖啡文化的獨特風尚咖啡廳體驗。假日人潮洶湧建議早到。純論咖啡CP值不高,但整體體驗獨特。
旅人真心話:怎麼挑到適合你的風尚咖啡廳?
看完10家,是不是有點眼花撩亂?別急,根據你的需求來選:
- 想喝頂級專業咖啡: 直奔 興波、Fika Fika、湛盧、Rufous。尤其興波和Rufous,冠軍光環和專業深度在那擺著。
- 想拍美照+好看空間: 疍宅(復古溫馨)、野驢小餐館(夢幻乾燥花)、豆留森林(森林系)、Coffee Law(現代實驗室風)、興波(老宅工業設計)都很上相。疍宅和野驢有種獨特的少女感(或文青感)。
- 想安靜工作/讀書: 苔毛(環境舒適插座多,開到晚上10點)、Fika Fika伊通店(空間大光線好)、湛盧忠孝館(沉穩安靜)是首選。二會也安靜但光線太暗了。
- 想品嘗厲害甜點: 疍宅(水果戚風蛋糕無敵)、苔毛(提拉米蘇一流)、Rufous(肉桂捲經典)、興波(超級蛋蜜可頌驚豔)、野驢(餐點甜點都強)。疍宅的甜點視覺系又好吃,深得我心。
- 想體驗創意特調: Coffee Law、興波。他們把咖啡玩得很有想法。Coffee Law更年輕大膽些。
- 想找深夜咖啡廳: 苔毛(到22:00)、Rufous(到22:00/23:00)。臺北好咖啡開得晚的不多啊!
- 喜歡老宅/懷舊氛圍: 二會(昭和時代膠囊)、興波(老宅新生)、疍宅(溫馨老宅)、豆留森林(日式老宅與森林)。二會那種破舊文青感很特別。
- 想親近自然: 豆留森林 是臺北市區唯一解!其他店頂多有陽臺或小盆栽。
在風尚咖啡廳,你得注意的潛規則
- 低消一杯飲料: 這是臺北咖啡廳的絕對鐵則!環境維護需要成本,點一杯飲料是最基本的尊重。別想點個甜點就坐一下午(除非甜點價格等同飲料)。
- 假日限時很普遍: 特別是熱門店(興波、疍宅、二會、野驢等),假日尖峰時段(通常是下午2-5點)限時90-120分鐘是常態。想久坐?挑平日或冷門時段,或者去 苔毛、Fika Fika、湛盧 這類空間大或平日不限時的店。
- 訂位看店家: 大部分純咖啡廳不接受訂位(如興波、Rufous、二會、疍宅、苔毛),只能現場候位。像 野驢(餐館性質)、湛盧忠孝館(部分時段/座位) 可能可以訂位。豆留森林 強烈建議假日訂位!出發前最好查一下店家FB/IG確認。
- 安靜是美德: 除了像Coffee Law、Fika Fika這類空間開闊或帶點餐館性質的,大部分咖啡廳都希望客人保持適度的安靜。大聲喧嘩、講手機請到店外(這點在 二會、Rufous、苔毛 尤其重要)。這不是速食店啊!
- 拍照請低調: 空間美想拍照很正常,但請注意不要影響其他客人(擋路、開閃光燈、大聲指揮擺拍),也請尊重店家的規定(有些店如 二會 可能對商業攝影有限制)。
常見咖啡術語小辭典 (免得你看選單一頭霧水):
- 淺焙 (Light Roast): 豆子顏色淺棕色,保留最多咖啡豆原始產地風味(酸值較明顯,花果茶香)。
- 中焙 (Medium Roast): 均衡!酸苦適中,帶點焦糖、可可風味,接受度最高。
- 中深焙 (Medium-Dark Roast): 醇厚度高,苦味較明顯,帶巧克力、堅果、煙燻感。義式咖啡常用。
- 深焙 (Dark Roast): 油亮深褐色,苦味濃烈,個性強烈,有時會蓋掉豆子本身風味。
- 手沖 (Pour Over / Hand Drip): 咖啡師用濾杯濾紙,手工控制水流沖煮咖啡粉。能細緻展現單品豆風味層次。
- 虹吸 (Siphon/Vacuum Pot): 利用蒸氣壓力原理,視覺效果滿分,口感通常乾淨、醇厚、風味飽滿。
- 冰滴 (Cold Drip/Brew): 用長時間低溫慢速萃取(通常8-24小時),口感滑順、低酸度、香氣獨特,風味濃縮。
- 單品 (Single Origin): 咖啡豆來自單一國家、產區、莊園或地塊,強調該地區獨特的風味特性。
- 配方豆/拼配 (Blend): 混合不同產區的豆子,由烘焙師調配出穩定、平衡或特定風味(如經典的義式配方)。
- Espresso (濃縮咖啡): 高壓熱水快速萃取的濃厚咖啡基底,是拿鐵、卡布等的基礎。
- Americano (美式咖啡): Espresso 加熱水稀釋。
- Latte (拿鐵): Espresso 加較多熱牛奶(通常牛奶比例最高),表面一層薄奶泡。
- Cappuccino (卡布奇諾): Espresso 加蒸汽打發的牛奶和綿密奶泡,三者比例約為1:1:1。
- Flat White (馥芮白/小白咖啡): Espresso 加絲滑微薄的蒸汽牛奶(奶泡比拿鐵少且更細緻),咖啡味較突出。
咖啡小白的風尚咖啡廳點餐求生術
第一次進這種看起來很專業的風尚咖啡廳有點緊張?別怕!這樣點:
- 基本款試水溫: 點杯 熱拿鐵 或 冰美式。這是最安全的選擇,可以看出店家基本功(奶泡打得細不細?咖啡基底好不好?)。
- 看Menu關鍵字: 如果選單上有寫「配方豆」,通常代表經過烘焙師調配,追求穩定均衡的口感,點經典的義式咖啡(拿鐵、卡布)通常不錯。如果強調「單品豆」,表示選用特定產地的豆子,風味獨特。新手可以請店員推薦當天比較容易接受、酸苦平衡的單品豆做 手沖 或 冰滴。直接說:「我第一次來,請問今天有沒有風味比較平衡、不會太酸或太苦的單品豆推薦?」店員通常很樂意介紹。
- 參考別人點什麼: 觀察一下店裡其他人桌上常出現什麼飲料或甜點(特別是那些看起來很懂的客人桌上),可以參考。像疍宅的戚風蛋糕、Rufous的肉桂捲、苔毛的提拉米蘇,點下去通常不會踩雷。
- 大方說出喜好: 告訴服務生你喜歡什麼口味:「我喜歡濃一點、苦一點的咖啡」、「我喜歡帶點果酸味的」、「我不喜歡太酸的」、「我想要清爽一點的」。專業的咖啡師會根據你的喜好推薦適合的豆子或飲品。
咖啡愛好者的進階玩法
如果你已經有點底子,可以這樣玩轉臺北的風尚咖啡廳:
- 追尋特殊處理法: 留意店家FB/IG或豆單上的「厭氧發酵 (Anaerobic Fermentation)」、「蜜處理 (Honey/Pulped Natural)」、「日曬 (Natural)」、「水洗 (Washed)」、「酒桶發酵 (Barrel Aged)」。這些處理法會帶來非常特別的風味(如發酵酒香、熱帶水果爆炸、濃鬱甜感),值得一試。在 興波、Rufous、Coffee Law 這種比較先鋒的店常有驚喜。
- 品嚐競標批次 (Auction Lot): 頂尖的風尚咖啡廳(如興波)有時會引進國際競標得標的珍貴批次豆子,雖然價格高昂(一杯可能上千),但能體驗到極致罕見的風味,是咖啡品鑑的頂級體驗。
- 參加杯測會 (Cupping): 有些店家(如湛盧、Fika Fika)會不定期舉辦杯測會,讓你一次品嚐多款咖啡,橫向比較不同產地、處理法的風味差異,是快速提升味蕾敏感度的大補帖。
- 跟咖啡師聊天: 別害羞!特別是點手沖時,咖啡師通常很樂意分享這支豆子的故事(產地、莊園、處理法、烘焙想法),或是他們的沖煮理念。這是理解咖啡深度最直接的方式。在吧檯座位最容易搭上話。
風尚咖啡廳常見Q&A (旅人版)
Q: 臺北風尚咖啡廳價格好像都不便宜,值這個價嗎?
A: 這... 問到點上了!確實,比起便利商店或一般早餐店,價格翻了好幾倍。值不值?我覺得要看角度。如果你只是要提神醒腦,那絕對不值。但你買的是:高品質的莊園咖啡豆、專業烘焙師的技術、咖啡師的手藝沖煮、獨特設計或氛圍的空間體驗、舒適的座位環境(冷氣/插座/WIFI)、甜點師的創作。把這些成本攤進去,加上臺北的租金... 嗯,那個價格就比較能理解了。重點是你的需求是什麼?想體驗好咖啡好空間,我覺得值得偶爾為之(像我就把這當旅行體驗的一部分)。把它當日常消費?除非你荷包很深。像我去 興波 這種等級的,就是抱著體驗世界級水準的心態去的,貴,但會留下記憶點。
Q: 哪家風尚咖啡廳最適合帶長輩去?
A: 長輩的需求通常跟我們不一樣!他們可能更在意:環境舒服不吵雜、座位好坐(不要太低的沙發椅)、有鹹食或正餐選擇(純甜點咖啡可能吃不飽)、咖啡不要太酸太苦(中深焙較安全)、空間明亮好走動。綜合來看:
- 豆留森林: 環境無敵!戶外空間大,綠意盎然,長輩喜歡。有餐點(早午餐、燉飯等),選擇較多。咖啡相對大眾接受度OK。
- Fika Fika Cafe (伊通店): 空間寬敞明亮,座位舒適(有正常高度椅子)。咖啡選擇多樣(從淺到深都有),輕食和甜點選擇也不少,品質穩定。氛圍輕鬆。
- 野驢小餐館: 主力就是餐點!餐點精緻好吃,環境夢幻漂亮,長輩也能欣賞。咖啡當配角剛剛好。
避開 二會(太暗)、Rufous(太擠可能太吵)、疍宅(位置少、假日限時壓力大)。
Q: 一個人去風尚咖啡廳會很尷尬嗎?有什麼推薦?
A: 完全不會尷尬!臺北咖啡文化很成熟,自己一個人去喝咖啡看書、用電腦的人很多,尤其是在 苔毛、Fika Fika伊通店、湛盧忠孝館 這類空間較大、氛圍較輕鬆的店。二會 也很適合獨處(夠安靜夠隱密)。我自己最常一個人去 苔毛,插座多、開得晚、環境舒適,工作或放空都很自在。關鍵是選對店。避開像 野驢 那種主打聚餐約會的(一個人坐大桌是有點怪),或是假日超級網美店(大家都在拍照,你一個人坐著可能...會被當背景?)。放輕鬆,享受屬於自己的咖啡時光吧!記得帶本書或筆電當道具就自然了。
都是我這些年用咖啡因(和不少新臺幣)累積下來的真心話。臺北的風尚咖啡廳真的是臥虎藏龍,每次回去都有新發現。這份名單是我的私房精選,希望能幫你在琳瑯滿目的選擇中找到那杯命中註定的好咖啡和那個讓你流連忘返的角落。記得多給自己一些時間,細細品味,咖啡香裡藏著的不只是味道,還有這座城市的故事和生活的模樣。下次有機會在咖啡廳偶遇,記得跟我打個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