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看到新鮮菇類就走不動路的老饕,冰箱裡隨時塞滿各種菇菇就是我的日常。說真的,菇菇料理簡直是廚房裡的魔術師!它們變化多端,可濃可淡,能當主角也能當最佳綠葉,重點是那股天然的「鮮」(Umami)味,根本是老天賜給煮婦煮夫們的禮物。還記得第一次用乾香菇熬湯底,那股香氣衝出來時,我當場愣住——這也太犯規了吧!從此就掉進菇菇料理的大坑裡爬不出來了。
目錄
這裡整理了我廚房裡最常出場的幾位菇菇明星,還有它們的營養價值比一比(資料參考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菇種 | 熱量 (kcal/100g) | 膳食纖維 (g) | 鉀 (mg) | 特色營養/風味 |
---|---|---|---|---|
香菇 (乾) | 約 290 | 41.8 | 4640 | 鮮味之王! 維生素D前驅物豐富 |
香菇 (鮮) | 約 39 | 3.8 | 280 | 香氣足,口感滑嫩 |
杏鮑菇 | 約 35 | 2.7 | 340 | 質地似鮑魚,低熱量高纖 |
金針菇 | 約 38 | 2.7 | 360 | 口感細緻,含豐富精胺酸 |
木耳 (濕) | 約 25 | 6.5 | 少量 | 鐵質豐富,口感爽脆 |
秀珍菇 | 約 33 | 3.3 | 未知 | 肉質厚實,風味溫和 |
註:數值為約略值,視品種與產地會有些微差異。
看到沒?菇菇料理不只美味,營養也超給力,特別是膳食纖維和多醣體,對身體的好處多到說不完。每次煮菇菇料理給挑嘴的侄子吃,他都能多吃半碗飯(媽媽們可以試試這招!)。
奶油蕈菇燉飯

食譜
身為燉飯控,這道奶油蕈菇燉飯絕對是我的心頭好第一名。它把各種菇菇的鮮甜濃縮在白醬和米粒之間,每一口都是濃郁滿足。我特別喜歡用混合菇,這樣口感跟香氣更有層次。但別被它餐廳級的外表騙了,其實在家做真的不難!重點是耐心,慢慢加高湯拌炒,讓米粒吸飽湯汁精華。失敗過一次,那次太心急,湯倒太快,結果變成一鍋可怕的菇菇粥…學到教訓了。
食材
- 義大利米或台灣好米(像益全香米) 1杯(約220g)– 重點是米心要有嚼勁
- 綜合鮮菇(香菇、蘑菇、鴻喜菇、美白菇隨意搭) 250g,切粗塊或切片
- 洋蔥 1/4顆,細細切碎 — 別偷懶切太大塊,會影響口感
- 大蒜 2瓣,切末
- 無鹽奶油 2大匙
- 橄欖油 1大匙
- 帕瑪森起司粉 1/4杯(喜歡濃郁可多加)
- 蔬菜高湯或雞高湯 約4-5杯,保持溫熱 — 用泡香菇的水加進去更鮮!
- 鮮奶油(可選)2-3大匙 — 加了更滑順罪惡
- 鹽 適量
- 現磨黑胡椒 適量
- 新鮮巴西里或義大利香菜 少許切碎(擺盤用)
做法
- 煎香菇菇: 鍋子燒熱(用深鍋或平底鍋都可以),下橄欖油和一半的奶油。油熱後放入綜合鮮菇,用中大火拌炒。菇菇會先出水,繼續炒到水份收乾,邊緣有點金黃焦香,香味撲鼻就對了!撒點鹽和白胡椒粉(我喜歡這時加一點點)。盛出備用。
- 炒香爆香料: 同一個鍋子不用洗(鍋底的精華超重點!),補點油或剩下的奶油,轉中小火。放入洋蔥碎,慢慢炒到變軟、變透明,千萬別焦掉。再加入蒜末,炒出香味就好(約30秒)。
- 炒米: 倒入義大利米(不用洗喔!),用中小火不斷翻炒,讓每顆米粒都裹上油脂,炒到米粒邊緣看起來有點透明(約2-3分鐘)。
- 開始燉煮: 關鍵步驟來了!倒入約半杯溫熱的高湯(一定要溫熱!)。這時會聽到「嘶~」一聲。用中火耐心攪拌,等湯汁幾乎被米粒吸乾。重複這個動作:加湯(一次約半杯)、攪拌攪拌攪拌、等吸收。大約需要20-25分鐘。米粒會慢慢膨脹變軟,但中心還保有一點點硬度的「Al Dente」口感就對了。試吃很重要!
- 融合菇菇與起司: 當米粒達到喜歡的熟度(還保留一點點嚼勁),把之前煎香的菇菇倒回鍋中拌勻。加入帕瑪森起司粉和鮮奶油(如果用),快速攪拌均勻。
- 調整風味: 嘗嘗鹹淡,用鹽和現磨黑胡椒調整到你滿意的味道。如果太乾,可以再加一點點湯或熱水。我喜歡最後再加一小塊奶油攪進去,讓光澤更美(邪惡但值得)。
- 盛盤: 關火,蓋上鍋蓋悶個1-2分鐘讓米粒更融合。盛入溫熱的盤中,撒上切碎的新鮮巴西里或義大利香菜點綴。熱騰騰地上桌,趁熱享用!那股奶油和菇菇融合的香氣,真的會讓人受不了。
三杯杏鮑菇

食譜
說到下飯神菜,怎能少了三杯!但老實說,傳統三杯雞對我來說油了點,改用超Juicy的杏鮑菇替代,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杏鮑菇吸飽了麻油、醬油和米酒的香氣,咬下去爆汁的口感,配上九層塔的靈魂香氣,真的會讓你忘記這是素的。這道菇菇料理簡直騙過無數肉食動物朋友!記得薑片要煸到乾扁捲曲,那才是香氣的來源。上次請客做這道,結果整盤最快被掃光,朋友還問我雞肉藏哪去了。
食材
- 大杏鮑菇 3-4根(約400-500g) — 挑肥碩一點的
- 老薑 1大塊(約拇指長),切薄片 — 薑是靈魂,別省!
- 大蒜 6-8瓣,去皮稍微拍一下
- 新鮮九層塔 1大把(帶梗),洗淨摘葉
- 胡麻油 3大匙 — 香氣的關鍵,用純的
- 食用油(如芥花油)1大匙 — 避免純麻油炒久變苦
- 醬油 2大匙(我用龜甲萬甘醇醬油)
- 醬油膏 1.5大匙 — 增加濃稠感和甜味
- 米酒 2大匙
- 冰糖 或 細砂糖 1茶匙 — 平衡鹹味
- 辣椒 1-2根(可省略),切片
做法
- 處理杏鮑菇: 杏鮑菇不用水洗,用廚房紙巾擦乾淨就好。切成滾刀塊(約2-3公分大小),或者像我喜歡用手撕成粗條,這樣表面不規則更容易吸附醬汁。
- 煸香薑片: 鍋子燒熱(我用傳統炒鍋才夠鑊氣),倒入胡麻油和食用油(這樣混合比較不會焦苦)。用小火慢慢煸香薑片,要有耐心,煸到薑片邊緣捲曲、變得有點乾乾扁扁的,散發出濃郁的薑香氣(大約需要5-7分鐘)。火太大麻油會苦。
- 爆香蒜頭辣椒: 薑片煸好後,轉中火,加入拍過的蒜瓣和辣椒片(如果用),爆炒出香味(約1分鐘)。
- 炒杏鮑菇: 倒入處理好的杏鮑菇塊。轉中大火,快速拌炒,讓杏鮑菇均勻裹上油脂。持續翻炒,你會看到杏鮑菇開始變軟並釋放出水分。
- 下調味料: 等杏鮑菇炒到稍微上色、體積縮小一些,加入醬油、醬油膏、米酒和冰糖(或糖)。快速翻炒均勻,讓醬色均勻包裹每一塊杏鮑菇。
- 燜燒入味: 蓋上鍋蓋,轉中小火,讓杏鮑菇在醬汁中燜燒約5-8分鐘,使其充分吸收醬汁的精華。中間可以開蓋翻炒一下避免黏鍋。試吃看看軟硬度是否喜歡,不夠軟可以加點水再燜一下。
- 收汁勾魂: 打開鍋蓋,轉中大火開始收汁。湯汁會變得濃稠,醬色油亮亮地巴在杏鮑菇上。
- 九層塔登場: 待湯汁收得差不多到你喜歡的程度(我喜歡留一點點拌飯),這時立刻關火!把洗乾淨的一大把九層塔(連梗帶葉也沒關係)丟入鍋中。
- 快速拌炒: 利用鍋子的餘溫,快速翻拌幾下,讓九層塔香味釋放出來並稍微軟化即可。千萬別炒太久,九層塔會變黑失去香氣。
- 盛盤: 香噴噴的三杯杏鮑菇即可盛盤上桌,連鍋氣一起端上桌最棒!那九層塔的香氣,配上油亮誘人的杏鮑菇,白飯殺手無誤。
養生香菇雞湯

食譜
天氣一轉涼,或是覺得身體累累的時候,腦中浮現的就是這一鍋菇菇料理 — 香菇雞湯。它是我家的感冒神湯、熬夜補品兼心靈安慰劑。乾香菇的濃郁香氣完全釋放到湯裡,加上雞肉的鮮甜,還有枸杞畫龍點睛的甘味,喝一碗從喉嚨暖到胃裡。偷懶時我會用電鍋,講究點就用砂鍋細火慢煨。重點是香菇一定要洗乾淨泡發,泡香菇的水千萬別倒掉,那可是黃金湯底!上次感冒沒胃口,老公燉了這鍋,我居然把整鍋湯喝光光。
食材
- 土雞腿或雞半隻 約600-800g — 帶點骨頭才香
- 乾香菇 8-10朵(選傘厚香濃的)
- 薑 3-4片(老薑為佳)
- 米酒 2大匙 — 去腥增香
- 枸杞 1大匙,洗淨
- 鹽 適量
- 水 約1500-2000ml(視鍋具大小)
- 紅棗(可選)5-6顆,洗淨劃一刀 — 增加甜味
做法
- 備料處理:
- 乾香菇清洗掉表面灰塵(快速沖一下即可),用溫水(約300ml)泡發至少30分鐘以上,泡到完全軟化。泡香菇的水過濾後保留!這是鮮味精華。
- 雞肉剁成適口大小(請攤販代勞或自己來)。燒一鍋水,冷水放入雞肉塊,加入幾片薑和1大匙米酒,煮滾後續煮1-2分鐘。撈出雞肉,用溫水沖洗乾淨,洗去表面雜質浮沫。這步驟(汆燙)非常重要,能讓湯頭清澈不混濁。
- 開始燉煮 (電鍋法 – 超懶人):
- 將汆燙洗淨的雞肉塊、泡軟的香菇(擠掉多餘水分,蒂頭可剪掉或保留)、薑片、枸杞、紅棗(如果用)放入內鍋。
- 倒入過濾後的香菇水和清水,總水量約蓋過食材2-3公分。
- 外鍋倒入2米杯的水(約360ml)。
- 蓋上鍋蓋,按下開關燉煮。
- 開關跳起後,先不要開蓋,繼續悶至少20-30分鐘讓味道更融合(電鍋保溫效果好)。
- 開蓋後,加入剩下的1大匙米酒和適量的鹽調味,輕輕攪拌均勻即可。
- 開始燉煮 (爐火砂鍋法 – 香氣更濃):
- 取一個砂鍋(或厚底湯鍋),放入汆燙洗淨的雞肉塊、泡軟的香菇(擠掉水分)、薑片。
- 倒入過濾後的香菇水和清水,總水量同樣蓋過食材2-3公分。
- 大火煮滾後,立刻轉極小火(湯面僅微微冒泡,幾乎不滾動的狀態),蓋上鍋蓋。
- 慢燉至少1小時,甚至1.5-2小時更佳(時間越長,雞肉越軟爛,湯頭也越濃郁)。
- 在起鍋前約15分鐘,加入洗淨的枸杞和紅棗(如果用)。
- 關火前,加入剩下的1大匙米酒和適量的鹽調味。蓋上鍋蓋再悶5分鐘即可。
- 享用: 無論用哪種方法,熱騰騰的香菇雞湯上桌了!湯頭清澈金黃,香氣撲鼻。雞肉軟嫩,香菇吸飽湯汁,滋味濃郁。喝一口,滿嘴都是香菇和雞肉融合的天然甘甜。
夏日開胃涼拌黑木耳

食譜
天氣一熱,廚房根本是烤箱,這時清爽開胃的涼拌菜就是救命恩人。這道涼拌黑木耳絕對是我夏日餐桌的固定班底,做一大盒冰冰箱,隨時挖一點出來配飯、配粥或當小菜都超讚。黑木耳那卡滋卡滋的爽脆口感,配上酸溜微辣的調味,吃一口暑氣全消!重點是黑木耳熱量低、纖維高,「通體舒暢」效果一流(嗯,你懂的)。這道菇菇料理超級適合怕熱懶得煮的時候。上次帶去野餐,朋友們都追著我要食譜。
食材
- 乾黑木耳 或 新鮮黑木耳 約15g(乾)/ 150g(鮮)– 乾的泡發後口感更厚實
- 紅蘿蔔 一小段,切細絲
- 小黃瓜 1條,切細絲
- 嫩薑 一小塊,切細絲(可選)
- 大蒜 2-3瓣,切末
- 辣椒 1根(怕辣去籽),切細絲或小圈
醬汁
- 醬油 1.5 – 2大匙(或薄鹽醬油)
- 白醋或水果醋(如蘋果醋)2大匙 — 我愛用白醋的純粹酸勁
- 細砂糖 1茶匙
- 香油 1大匙
- 花椒油 1/2茶匙(靈魂!可省略但強烈建議加) — 畫龍點睛
- 鹽 少許(調整鹹度用)
- 白芝麻 適量(裝飾用)
做法
- 處理黑木耳:
- 乾木耳: 用足量的冷水泡發(約需1-2小時),泡到完全膨脹變軟。仔細清洗,特別是皺褶處容易藏沙。剪掉底部硬的蒂頭(如果有的話)。
- 新鮮木耳: 洗淨即可。
- 無論乾鮮,將處理好的黑木耳切成適口大小(我是喜歡切細條狀)。
- 汆燙黑木耳: 煮一鍋滾水,放入切好的黑木耳,汆燙約2-3分鐘(新鮮木耳時間可略短)。撈起,立刻放入冰開水或冷水中沖涼降溫。這個步驟能讓木耳口感更爽脆。瀝乾水分備用。
- 處理蔬菜絲: 紅蘿蔔和小黃瓜切細絲。小黃瓜絲用少許鹽(份量外)抓醃一下,靜置5-10分鐘讓它出水變軟,然後用冷開水沖洗掉多餘鹽分,並用力擠乾水分(這樣更脆)。嫩薑切細絲泡冷水去除辛辣味(可省略)。
- 製作醬汁: 在一個夠大的攪拌碗中,將所有醬汁材料(醬油、醋、糖、香油、花椒油、蒜末)混合均勻,嘗嘗味道,可依個人口味調整酸甜鹹度(太鹹加點水或糖,不夠酸加醋)。
- 混合拌勻: 將徹底瀝乾水分的黑木耳、擠乾水分的紅蘿蔔絲和小黃瓜絲、薑絲(如果用)、辣椒絲(如果用)全部放入裝有醬汁的碗中。
- 抓醃入味: 戴上乾淨手套(或洗乾淨手),將所有食材和醬汁充分抓拌均勻。確保每一片木耳都沾到醬汁。可以稍微輕揉一下,幫助木耳吸收味道。
- 冷藏冰鎮: 拌勻後,放入保鮮盒或蓋上保鮮膜,送入冰箱冷藏至少1小時(最好2-3小時或隔夜)。冰鎮的過程能讓食材更入味,口感也更冰涼清脆。
- 盛盤享用: 要享用時,從冰箱取出,稍微拌一下(醬汁可能會沉底),撒上適量白芝麻點綴即可。冰冰涼涼、酸辣開胃、卡滋卡滋的口感,保證一口接一口!

菇菇料理Q&A
Q1:買回來的鮮香菇,該怎麼保存才不會很快爛掉?
A:這問題困擾我超久!後來發現關鍵是不要先洗!買回來後,把香菇從塑膠袋拿出來,裝進紙袋裡(超市那種牛皮紙袋就很棒),紙袋開口稍微折一下就好,不用密封,然後放進冰箱蔬果冷藏室。紙袋會幫助吸收多餘水氣,讓香菇不易濕爛。這樣保存,放個5-7天通常沒問題。切記不要用塑膠袋悶著,很快就出水爛掉了。要煮之前再拿出來稍微沖洗一下就好。杏鮑菇、蘑菇、秀珍菇也適用這招!
Q2:聽說菇類嘌呤高,痛風的人不能吃?這樣菇菇料理都不能碰了嗎?
A:這個迷思真的很多人問!確實,乾香菇的嘌呤含量比較高(乾貨濃縮了嘛),如果是急性痛風發作期,醫師通常會建議暫時避開所有菇類(特別是乾香菇、濃縮的香菇精)。但是喔,在非發作期,適量攝取新鮮的菇類通常是沒問題的啦!因為新鮮菇菇的水分多,相對嘌呤濃度就沒那麼高(像新鮮香菇、蘑菇、金針菇都還好)。而且菇菇料理營養豐富又低脂,完全不吃太可惜。重點是「份量」和「種類」!建議有痛風的朋友,還是諮詢你的醫生或營養師最準,根據自身狀況調整。我自己有親戚痛風,他說偶爾吃一小碗新鮮的鴻喜菇炒青菜,搭配多喝水,也沒問題。
Q3:素食者煮菇菇料理,要怎麼增加「肉感」和鮮味?
A:哇,這問題問到重點了!菇菇簡直是素食者的法寶!要增加「肉感」,選對菇種很重要:
- 杏鮑菇: 絕對是首選!它厚實多汁,用手撕成大塊或切厚片,用煎、烤、三杯的方式處理,咬下去的口感真的很像肉,我那吃素的表妹超愛。
- 大香菇/波特菇: 傘面夠大夠厚,去掉蒂頭後,當成漢堡排或牛排來料理(淋上黑胡椒醬或蘑菇醬),視覺和口感都很有滿足感。
- 猴頭菇: 傳統素料常用,處理得當(泡發、去苦味、擠乾再滷或紅燒)後,纖維感很足,可以偽裝成雞肉絲或豬肉塊。
至於增加「鮮味」(Umami),秘訣更多:
- 乾香菇是王道: 泡發的香菇水和切碎的乾香菇粒,是天然味精!煮湯、炒菜、燉滷汁時加入一點,鮮味立刻升級。香菇粉也是好幫手(選無添加的)。
- 醬油和味噌: 發酵醬料本身就富含鮮味。特別是紅燒或燉煮時,加點醬油膏或味噌,層次更豐富。
- 烤過或煎焦: 把菇菇的表面煎到焦黃甚至有點「恰恰」,會產生梅納反應,釋放出更深邃的風味,比單純水煮鮮味強十倍!
- 番茄和海帶: 番茄的穀氨酸、海帶的麩胺酸都是天然鮮味來源。煮湯時加一小塊昆布或一點番茄糊,鮮味更立體。
- 中藥材: 像紅棗、枸杞,除了補身,也能帶來天然甘甜味。
用這些方法做出來的菇菇料理,絕對讓吃素的朋友驚豔,連肉食者都會搶著吃!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