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氣一轉涼,風裡開始帶著點刺刺的感覺,我就知道,冬筍的季節終於到了!對我這個愛吃又愛煮的人來說,每年的這個時候簡直像過年。市場裡那些沾著新鮮泥土、筍殼還帶點金黃色澤的冬筍,光是用看的,腦袋裡就已經開始盤算著要變出什麼好料了。說真的,錯過這個時節,再想吃這種獨特的脆甜口感,就得等明年了。冬筍料理那種低調卻迷人的鮮美,是任何罐頭筍都比不上的,今天就來好好聊聊冬筍料理,分享幾道我真心覺得好吃、做法又不刁鑽的家常味。
想要做出好吃的冬筍料理,第一步絕對是挑到好筍!這可是關鍵中的關鍵。跑了那麼多年菜市場,跟老經驗的攤販混熟了,也學到幾招:

挑選冬筍三大要訣
- 看筍尖顏色: 別被灰撲撲的外殼騙了!稍微撥開尖端一點點看,要選那種呈現漂亮金黃色的。如果看到綠色,那表示曬到太陽了,或者太老了,吃起來容易有苦味,口感也會差很多。這可是我踩過雷的經驗談!
- 摸底部切口: 手指輕輕按壓冬筍底部的切面(就是被砍下來那個地方)。一定要摸起來是 濕潤 的!如果摸起來乾乾粗粗的,或者顏色變深了,拜託,放下它吧,這筍肯定不新鮮,水分跑光了,煮起來口感會像木頭渣。我曾經貪便宜買過一次乾底的,煮出來全家沒人想吃第二口。
- 掂掂重量: 同樣大小的冬筍,拿起來 沉甸甸 的那顆就對了!這表示它含水量高,筍肉飽滿,吃起來自然鮮嫩多汁。輕飄飄的?別猶豫,直接跳過。
挑好了寶貝冬筍,接下來就是處理了。老實說,處理冬筍是稍微費工一點,但為了那口鮮甜,絕對值得!而且弄一次可以分裝冷凍,之後煮湯炒菜都方便。
冬筍處理步驟(事前準備超重要!)
- 剝殼: 從筍尖比較細的那頭,用刀輕輕劃開一道深一點的口子 (記得小心手!),然後就能順著殼的紋路,一片一片往下剝。底部比較硬的老根部分要用刀切掉。
- 切塊/片/絲: 看你接下來想做什麼料理決定切法。燉湯可以滾刀塊,炒的就切薄片或細絲。注意喔,靠近筍尖的地方比較嫩,適合切薄片快炒;中段到基部稍微老一點點,適合切塊燉煮或煮湯。
- 去澀味(必做!): 這步驟千萬不能省!把切好的冬筍丟進冷水鍋裡,冷水就要開始煮。水滾之後,計時煮個 15-20 分鐘。拿根筷子戳戳看,能輕鬆戳過就表示可以了。這個過程能有效去掉冬筍天生的那股澀味。撈起來後,用冷水沖一下降溫,瀝乾水分。這時候的冬筍就可以直接料理,或者分裝冷凍保存了(冷凍建議一個月內吃完,風味最佳)。
好啦,前置作業搞定,重頭戲來了!分享幾道我們家冬天餐桌絕對會出現、而且百吃不膩的冬筍料理,做法我都盡量寫得清楚,保證廚房新手也能試試看!
經典台味:油燜冬筍

- 食譜概念: 這道真的是古早味的經典!把冬筍本身的甜味完全提出來,醬香濃郁卻不搶戲,超級下飯,每次煮這道,飯都要多煮半杯才夠。
- 食材:
材料 | 份量 (約2人份) | 備註 |
---|---|---|
處理好冬筍 | 400g | 切滾刀塊或厚片 |
香菇 (乾或鮮) | 3-4朵 | 乾香菇先泡軟切塊,香氣更足! |
蒜頭 | 3瓣 | 拍扁 |
薑 | 2-3片 | 切薄片 |
醬油 | 3大匙 | 選擇甘醇一點的 |
砂糖或冰糖 | 1.5-2大匙 | 冰糖風味更好 |
米酒或水 | 约200ml | 盖过食材的量 |
食用油 | 2大匙 | 麻油+食用油混合更香 |
- 做法:
- 鍋子燒熱,下油(如果用麻油混合,這時可以先用麻油小火爆香薑片,避免麻油苦掉,再補一般油),放入蒜頭、薑片爆香,聞到香氣就對了!
- 接著把瀝乾的冬筍塊和香菇塊倒進去,轉中大火,快炒個 2-3分鐘,讓筍塊表面有點微微的上色(這個步驟很重要,香氣差很多)。
- 沿著鍋邊淋下醬油,”嗆”一下,醬香味會立刻出來。然後加入砂糖或冰糖,快速翻炒均勻,讓糖融化。
- 倒入米酒或水,水量要能差不多蓋過食材。煮滾之後,把火轉小,蓋上鍋蓋,開始「燜」。時間大約需要 20-25分鐘。中間記得開蓋翻炒一兩次,避免黏鍋,也看看水夠不夠(如果不夠可以加一點熱水)。
- 時間到,開蓋檢查,筍應該已經完全入味,呈現漂亮的醬色,鍋底的湯汁也變得濃稠了。這時候轉中大火,開始「收汁」,一邊翻炒一邊讓湯汁更濃郁地巴在筍塊上。收到你喜歡的濃稠度就可以關火。嚐一下鹹淡,通常醬油的鹹度就夠了,不夠再微量調整。
- 盛盤!熱騰騰的配白飯,絕配!這道菜冷吃也很有風味哦。
這道冬筍料理,成功關鍵就是那個「燜」字,讓筍塊充分吸收醬汁的精華。用冰糖是真的比較甘醇,可以試試看。
暖心暖胃:冬筍香菇雞湯

- 食譜概念: 冬天來碗熱湯最舒服了。冬筍的清甜加上雞湯的醇厚,還有香菇的香氣,簡單卻無比滿足。這湯喝起來很清爽,完全不會油膩負擔,暖身又暖心,絕對是季節限定的好味道。
- 食材:
材料 | 份量 (約4人份) | 備註 |
---|---|---|
處理好冬筍 | 約300g | 切滾刀塊或厚片 |
土雞肉塊 (仿土雞也可) | 約600g | 帶骨雞腿或半雞切塊 |
乾香菇 | 5-6朵 | 洗淨泡軟,香菇水留著! |
老薑 | 5-6片 | 拍扁或切片 |
米酒 | 2大匙 | 去腥提香 |
水 | 約2500ml | 含香菇水 |
鹽 | 適量 | 最後調味用 |
- 做法:
- 雞肉塊先處理:煮一鍋水,水滾後把雞肉塊放進去 汆燙1-2分鐘,看到表面變色、血水雜質浮出來,就撈起來用冷水沖洗乾淨,瀝乾。這步驟不能省,湯才會清!
- 取一個夠大的湯鍋(我用鑄鐵鍋或厚一點的湯鍋),把洗淨的雞肉塊、處理好的冬筍塊、泡軟擠乾水分的香菇(蒂頭可剪掉)、老薑片通通放進去。
- 倒入 泡香菇的水(底部沉澱物不要) 和 足量的清水,加到蓋過所有食材並高個幾公分,因為燉煮會蒸發。淋上米酒。
- 開大火把湯煮滾。沸騰後,立刻把火轉到 最小最小,讓湯維持在 極微滾 的狀態,就是只有一點點小泡泡冒上來那樣(專業點叫”菊花心滾”)。蓋上鍋蓋,但留一個小縫隙。
- 開始耐心燉煮。時間大約需要 1個半小時。對,要這麼久!土雞肉才會軟嫩入味,冬筍的清甜和香菇的香氣也才能完全釋放到湯裡。中間記得偶爾撇掉浮沫 (雖然汆燙過雜質不多,但還是會有少量油脂浮沫)。
- 時間到,打開鍋蓋,香氣撲鼻!用鹽調味。嚐嚐看,鹽要一點一點加,覺得夠鮮美了就可以。冬筍料理的精華都在這鍋湯裡了。
- 關火,上桌!雞肉軟嫩,冬筍爽脆,湯頭清澈甘甜,喝一碗全身都暖了。剩下的湯第二天加熱再喝,味道更融合!
這個湯的靈魂在於燉煮的時間和火候的控制。大火滾煮湯會濁,小火慢燉湯才清亮鮮美。香菇水是天然的味精,千萬別浪費!
家常快炒:冬筍炒肉絲(或三層肉)

- 食譜概念: 這是我家很常出現的便當菜!鹹香下飯,冬筍的脆口和肉絲的軟嫩形成完美對比。做法超級快,從下鍋到起鍋不用十分鐘,很適合下班後快速上菜。用三層肉切薄片代替肉絲,炒出來帶點油脂,香氣更足,是另一種風味。
- 食材:
材料 | 份量 (約2-3人份) | 備註 |
---|---|---|
處理好冬筍 | 約250g | 切細絲或薄片 |
豬肉絲 (或三層肉薄片) | 約200g | 肉絲可先醃過 |
蒜末 | 1大匙 | 多點更香 |
辣椒 (可選) | 1根 | 切斜片或末 |
青蔥 | 2-3根 | 切段 (蔥白蔥綠分開) |
醬油极> | 1.5大匙 | 調味用 |
蠔油 (可選) | 1小匙 | 增加風味層次 |
砂糖 | 1/2小匙 | 提鮮 |
白胡椒粉 | 少許 | |
食用油 | 適量 | |
香油 | 少許 | 起鍋前淋 |
- 做法:
- 肉絲處理 (如果選肉絲): 豬肉絲可以先用一點點醬油、米酒、白胡椒粉抓醃一下,最後加半小匙的玉米粉或太白粉,再拌一點油,這樣炒起來比較嫩滑。醃個10-15分鐘。如果選三層肉薄片,可以不用醃,直接炒。
- 鍋燒熱,倒多一點油(快炒油要夠)。油熱後先下 蔥白段、蒜末 爆香,炒到香氣出來、邊緣有點金黃。
- 如果炒三層肉片:這時就把肉片放下去,中大火煸炒到肉片出油、邊緣稍微焦香。如果炒肉絲:把醃好的肉絲快速劃散,炒到變色約8分熟,先盛出來備用(避免後面炒老)。
- 鍋底的油如果太多可以倒掉一些。接著把切好的 冬筍絲(片) 倒進去!轉大火,快速翻炒。冬筍是處理過的,很快熟,炒個 1-2分鐘 就好,保持它的脆度。
- 加入 醬油、蠔油(如果用)、砂糖,沿著鍋邊淋下,快速翻炒均勻,讓醬香氣出來。這時鍋氣很足。
- 如果步驟3有先盛出肉絲: 把肉絲倒回鍋中,加入 辣椒片(如果用)、蔥綠段。快速翻炒均勻,讓所有材料混合。撒點白胡椒粉。
- 嚐一下味道,不夠鹹可以加一點點鹽或醬油。翻炒均勻。
- 起鍋前,淋上 少許香油,拌一下,立刻關火盛盤!動作要快,保持冬筍的爽脆口感。
這道菜講究的就是鍋氣和速度!冬筍絲不要炒太久,軟掉就可惜了。喜歡辣的加點辣椒,更開胃。這道經典的冬筍料理,配飯、帶便當都超讚。
創意變化:冬筍丁飯糰 / 炊飯

- 食譜概念: 這是清冰箱或想換點花樣的好方法!把煮過的冬筍(像油燜筍或湯裡撈出來的)切成細丁,拌進飯裡做成飯糰,或者直接煮成炊飯,超級方便又好吃,可以吃到冬筍料理的另一種風貌。小朋友通常也會很喜歡!
- 食材 (飯糰版本):
材料 | 份量 (約做3-4個) | 備註 |
---|---|---|
白飯 (溫熱) | 約1.5碗 | 煮得稍硬一點點更好塑形 |
處理好或煮過的冬筍 | 約80-100g | 切細丁 |
熟白芝麻 | 1大匙 | |
海苔香鬆 | 1大匙 | 或喜歡的口味 |
鹽 | 少許 | 調整鹹度 |
香油 | 1小匙 | |
海苔片 | 適量 | 包飯糰用 |
- 做法 (飯糰):
- 將溫熱的白飯放入一個大碗中。加入切細丁的冬筍、白芝麻、海苔香鬆、少許鹽和香油。
- 用飯匙或手(記得沾點水或戴手套防沾)輕輕地、快速地拌勻所有材料。嚐一下味道,不夠鹹再加點鹽。
- 取適量的飯(約1/3碗到半碗),放在手掌上,用雙手輕輕捏緊塑形成三角形或圓形飯糰。用力要適中,捏太緊口感會變硬。
- 取一片海苔,包裹飯糰底部或側邊即可。完成!可以立刻吃,或者用保鮮膜包好帶出門當點心或便當。冬筍丁在飯糰裡帶來脆脆的口感,很討喜。
- 炊飯版本 (懶人法):
- 洗好米放入電子鍋內鍋中。
- 加入處理好切成丁的 生冬筍 (份量看米量,大約米:筍= 1杯米:1/3杯筍丁)。
- 加入你喜歡的配料:泡軟切丁的香菇、切碎的紅蘿蔔、毛豆仁都可。
- 加入調味料:醬油1大匙、味醂1大匙(或米酒1小匙+糖1小匙代替)、鹽1/4小匙、高湯或水(取代原本煮米的水量,總水量跟平常煮飯一樣)。
- 稍微拌一下,讓調味料散開。按下煮飯鍵!
- 煮好後,燜個10分鐘再打開,撒點蔥花拌勻即可。一鍋到底就有香噴噴的冬筍料理!
上面這幾道,算是把我們家冬天吃冬筍的經典模式都涵蓋了:紅燒的濃郁、湯品的清甜、快炒的爽脆,還有變化的飯糰炊飯。每一種都各有特色,端看當天的心情和想吃的口味。說真的,冬筍料理看似家常,但那獨特的脆嫩和鮮甜,真的讓人覺得是季節限定的奢侈享受。

冬筍料理 Q&A
Q1: 冬筍買太多一次吃不完,該怎麼保存才能延長鮮度?
這個問題太實際了!處理好的冬筍(就是已經剝殼、切好、煮過去澀味的那種),瀝乾水分後,分裝到 密封保鮮袋或保鮮盒 裡,盡量壓出空氣,放進 冷凍庫 保存。冷凍可以保存約1個月,風味和口感變化不大。下次要用時不用解凍,直接從冷凍拿出來丟進湯裡煮或炒都可以(但如果是炒,可能會出水多一點點)。千萬不要把生的、沒處理過的冬筍直接塞冰箱冷藏,很容易壞掉變乾!
Q2: 為什麼我煮的冬筍有時會帶點苦味?是哪裡出問題?
最常見的問題就是 「去澀味」的步驟沒做好!一定要冷水下鍋煮,煮夠時間(15-20分鐘)。熱水下鍋或煮的時間不夠,筍的草酸和澀味就跑不掉。還有可能是買到 曬到太陽變綠的筍或者是太老的筍 本身苦味就比較重,前面挑筍時就要仔細選金黃筍尖和濕潤底部的筍。下次煮之前確保這兩個步驟做到位,苦味問題應該就能解決。
Q3: 素食者可以做冬筍料理嗎?有沒有推薦的菜色?
當然可以!冬筍本身是絕佳的素食食材。上面介紹的 油燜冬筍 只要把香菇換成杏鮑菇丁(增加口感)、鴻喜菇等,或者單純燜筍塊都很好吃。冬筍湯 可以用昆布+香菇(乾香菇香氣更足)代替雞肉來熬湯底,加入豆腐、大白菜一起煮,就是鮮美的素冬筍湯了。炒冬筍 可以用豆干絲、木耳絲、甜椒絲一起快炒,調味用醬油和一點點糖,一樣美味下飯。冬筍料理的變化真的很多,素食者也能好好享受這份季節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