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的好處

以前的我,可是無肉不歡的代表。牛排要厚切,燒烤要點滿,火鍋肉片堆成小山才過癮。但說真的,幾年前開始嘗試少吃點肉,到後來幾乎全素(偶爾還是會破戒啦,我承認!),這個轉變帶給我的驚喜,遠遠超過了當初的預期。今天就想用我最真實的感受,跟你聊聊「吃素的好處」。這可不是什麼說教,純粹是一個愛吃又怕死(開玩笑的,是愛惜身體啦)的人,一路走來的心得體會。

好處:身體輕盈了,心情也跟著飛揚

一開始決定少吃肉,其實沒想太多環保或道德的大道理(雖然後來瞭解了也很認同),純粹是覺得身體好像變得好沈重,吃完大餐常常昏昏欲睡,腸胃也老是鬧脾氣。

嘿,沒想到,就從減少肉類開始,那種飯後的「沈重感」真的慢慢減輕了!像是身體內部被整理過一樣,清爽許多。這絕對是「吃素的好處」裡最讓我立刻有感的。

再來,困擾我很久的消化問題,像是偶爾的脹氣和不順暢,也改善了非常多。蔬果豆穀這些天然食物的纖維,真的是腸道的好朋友。現在排便規律得像鬧鐘,這點真的要大力稱讚「吃素的好處」!

還有啊,以前每到下午就像電力耗盡,非得來杯咖啡或甜食提神。現在這種「午后崩潰」的狀況少了很多。雖然還是會累啦(誰工作不累?),但那種整個人都被抽乾的感覺沒那麼強烈了。體能感覺也比較穩定,不會像以前那樣容易喘吁吁。這能量感的提升,也是我超愛的「吃素的好處」之一。

個人小插曲: 記得有次跟朋友去爬山,以前我肯定是吊車尾那個,喘到不行。那次是我吃素大概半年後,居然能一路跟上前段班,雖然累但沒以前那麼痛苦,朋友都驚訝問我是不是偷偷練了什麼神功!我說,大概是青菜給我的力量吧(笑)。這算是蠻意外的「吃素的好處」收穫。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覺皮膚狀況也穩定一些?以前偶爾冒的大痘痘少了,膚色好像也沒那麼暗沈。當然,睡眠充足和水喝夠絕對是關鍵,但我覺得飲食清淡、少油膩也有功勞。這點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立即感受到,但長期來看,絕對是「吃素的好處」的加分項。

說真的,身體感覺輕鬆了,心情自然而然也會比較好。少了那種被油膩食物壓著的感覺,整個人比較「輕」,情緒也比較穩定,不太容易因為小事就煩躁。這種身心一起變輕盈的感覺,是我覺得最珍貴的「吃素的好處」。你說這是不是很神奇?

營養價值:吃素真的夠營養嗎?打破迷思!

我知道,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聽到吃素,第一個反應就是:「營養夠嗎?蛋白質怎麼來?會不會貧血?」

老實說,我一開始也超擔心! 誰想因為飲食不均衡搞壞身體啊?所以認真做了功課,也請教了營養師朋友,才發現只要懂得搭配,素食完全能提供身體所需的一切營養。重點在於「多樣性」和「用心搭配」。

很多人對素食營養的擔憂,其實源於資訊不足。讓我來分享一些關鍵營養素的優質來源:

關鍵營養素 優質素食來源 小小叮嚀
蛋白質 黃豆製品(豆腐、豆干、豆包、天貝)、毛豆、黑豆、鷹嘴豆、扁豆、藜麥、蕎麥、堅果(花生、杏仁、腰果)、種子(奇亞籽、亞麻籽、南瓜籽) 豆類+穀類一起吃,蛋白質吸收更好!例如:
飯配毛豆、
全麥吐司配花生醬。
鐵質 深綠色蔬菜(菠菜、紅莧菜、地瓜葉)、紅豆、皇帝豆、黑芝麻、紅鳳菜、紫菜、乾燥水果(葡萄乾、無花果)、強化穀物 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吃(如芭樂、奇異果、甜椒、檸檬汁),幫助鐵質吸收!
飯後水果很重要!
鈣質 傳統豆腐(特別是添加石膏製作的)、豆干(小方豆干尤佳)、深綠色蔬菜(芥藍、羽衣甘藍、小白菜)、黑芝麻、杏仁、無花果、加鈣豆漿/植物奶 注意:菠菜、莧菜雖含鈣,但草酸也高,吸收率較差。芝麻、強化豆漿是好選擇。
維生素B12 *這是素食者最需要注意的!*
營養酵母(素起司粉)、強化食品(如部分豆漿、早餐穀片)、維生素B12補充劑
植物性食物幾乎不含活性B12!
務必透過強化食品或補充劑獲取。
定期抽血檢查確認。
Omega-3脂肪酸
(ALA為主)
亞麻籽粉、奇亞籽、核桃、黃豆油、芥花油 身體需要將ALA轉換為EPA/DHA,轉換率有限。
考慮海藻油補充劑獲取直接EPA/DHA。
堅果(南瓜籽、腰果)、豆類(鷹嘴豆、扁豆)、全穀類、豆腐、營養酵母 豆類穀類中的植酸會影響鋅吸收,發酵或浸泡可改善。
  • 蛋白質: 絕對不是問題!豆類(黃豆、黑豆、鷹嘴豆、扁豆...)、豆腐豆干百頁等豆製品、堅果種子、甚至全穀物(像藜麥、蕎麥)都含有蛋白質。重點是每天都要吃到這些東西,而且種類換著吃。我超愛用鷹嘴豆泥沾蔬菜棒,或是煮一鍋香料扁豆咖哩,好吃又滿足! 記得豆類+穀類組合(像飯配毛豆、全麥吐司配花生醬),蛋白質品質更棒。
  • 鐵質: 這是很多人擔心的,特別是女生。深綠色蔬菜(菠菜、紅莕菜、地瓜葉)、豆類(紅豆、皇帝豆)、黑芝麻、紫菜、紅鳳菜都富含鐵。但要記住,植物性的鐵(非血基質鐵)吸收率比肉類的鐵差一點。秘訣來了:搭配維生素C一起吃!飯後一顆芭樂、奇異果,或在菜裡加點甜椒、淋點檸檬汁,都能大大提升鐵的吸收。這也是實踐「吃素的好處」時,需要知道的小技巧。
  • 維生素B12: 這是唯一一個我強烈建議素食者要特別注意,甚至可能需要補充的營養素! 因為它主要存在於動物性產品和某些強化食品(如營養酵母、部分強化豆漿或早餐穀片)。我現在固定吃B12補充劑,圖個安心,也會買營養酵母撒在義大利麵或爆米花上增加風味(吃起來像起司粉,很香!)。這點真的要留意,是追求「吃素的好處」時不能忽略的環節。
  • 鈣質: 傳統豆腐(尤其是用硫酸鈣做的)、豆干(小方豆干鈣質很豐富)、深綠色蔬菜(芥藍、羽衣甘藍、小白菜)、黑芝麻、杏仁、無花果,還有加鈣的豆漿或植物奶,都是好來源。別忘了曬太陽合成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均衡攝取這些,也是確保「吃素的好處」能完整發揮的重要一環。
  • Omega-3脂肪酸: 亞麻籽粉(磨碎比較好吸收)、奇亞籽、核桃是植物性ALA的好來源。不過身體要把ALA轉化成我們需要的EPA/DHA效率不高,所以我偶爾也會吃海藻萃取的DHA補充劑。

我的個人營養清單(常備品): 家裡冰箱和櫃子裡一定會有的東西:

  • 各式豆腐、豆干、天貝(發酵大豆製品,煎起來超香)
  • 冷凍毛豆、鷹嘴豆罐頭
  • 綜合堅果(無調味)、奇亞籽、亞麻籽粉
  • 糙米、藜麥、燕麥片
  • 冷凍綜合莓果(打精力湯用)
  • 營養酵母(素起司粉)
  • 深綠色蔬菜(每天都要有!)
  • B12補充劑

禁忌與注意事項:吃素≠健康保證!雷區別踩

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吃素的好處」很多,躍躍欲試?先等等!吃素絕對不等於自動變健康! 我自己也犯過錯,踩過雷,這部分一定要老實說。

  • [雷區一] 瘋狂吃加工素食品: 素肉、素火腿、素雞塊...琳瑯滿目。這些東西方便是方便,口味也很像葷食,但拜託!別把它們當成每餐主食! 很多這類產品為了模仿口感,添加了大量的油、鹽、糖和食品添加物,鈉含量可能高得嚇人,纖維量又不夠。我曾經很依賴這些,結果那段時間不只體重沒降,還覺得更容易水腫!現在偶爾解饞吃一下而已,絕對不是日常主力。追求「吃素的好處」反而吃進更多添加物?那可就本末倒置了。
  • [雷區二] 只吃澱粉和葉菜: 這是另一個常見的陷阱,尤其是剛開始吃素的人。餐餐白飯配燙青菜,或是只吃一堆麵包、麵條配幾根青菜。這樣不僅蛋白質嚴重不足,連鐵、鋅、B群這些營養素也容易缺乏,長期下來會沒精神、免疫力下降。我剛開始摸索時也差點這樣,還好有營養師朋友點醒我。記住:豆類、豆腐、堅果種子才是你的蛋白質好夥伴! 每餐都要設法加入它們。
  • [雷區三] 忽略油脂攝取: 有些人為了減肥,吃素時連油脂都砍掉。大錯特錯! 好的油脂對荷爾蒙平衡、營養吸收(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皮膚頭髮健康都超級重要!我每天一定會吃一小把無調味的堅果(杏仁、核桃、南瓜籽),做菜也一定會用好油(像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涼拌用亞麻仁油。當然,份量要控制。好的油脂也是實踐「吃素的好處」不可或缺的元素。
  • [雷區四] 忘了B12和可能的DHA: 前面強調過了,再囉嗦一次!B12缺乏可能導致貧血和神經系統問題,而且症狀是慢慢出現的。別鐵齒,規律補充或吃強化食品是必要的。 Omega-3的部分,如果很少吃亞麻籽、奇亞籽、核桃,或擔心轉換效率,海藻油是個選擇。這點沒做好,反而會抵消掉「吃素的好處」。
  • [雷區五] 迷信「生機飲食」或過度單一: 生食蔬果有它的好處,但並非所有營養素都更容易吸收,而且可能增加寄生蟲或細菌感染的風險(尤其抵抗力弱的人)。煮熟的食物也有豐富營養,而且通常更安全、更好消化。 飲食過度單一化(例如只吃水果餐)更是危險,絕對會營養不良。均衡、多樣化才是王道!這也是讓「吃素的好處」持久有效的關鍵。

我的慘痛教訓: 有陣子迷上各種素肉加工品,早餐素火腿蛋餅(當然是素蛋),午餐素排骨便當,晚餐再來個素香腸炒飯...結果不到一個月,身體感覺比吃葷時還糟,容易累,皮膚也變差。後來徹底檢討,回歸以「原型食物」為主(就是看得到食物原貌的,像豆腐、青菜、豆子、全穀物),整個人才又活過來。所以,「吃素的好處」要成立,避開這些陷阱很重要!

正確食用方式:讓素食變好吃、變簡單、變習慣

講了那麼多注意事項,別緊張!吃素其實可以很簡單、很多變、超好吃!關鍵是找到適合你自己的節奏和方法。

  • 循序漸進,別給自己太大壓力: 不需要一夜之間變全素!可以先從「一週選一天無肉日」(比如週一無肉日)開始,或是先戒掉紅肉,再戒白肉...找到你覺得舒服的步調。我就是從「晚餐不吃肉」開始的。 壓力太大反而容易放棄。慢慢體會「吃素的好處」,自然會想走得更遠。
  • 學習基礎烹飪技巧: 不用當大廚,但學會清炒青菜、煮一鍋好吃的雜豆湯、煎個香噴噴的板豆腐、煮個萬用番茄蔬菜醬...這些基本功夫,會讓你的素食之路美味一百倍!網路有很多簡單素食食譜(搜尋「快速素食」、「懶人素食」),YouTube影片教學也超多。自己煮最能掌控食材和調味,也是實踐「吃素的好處」最經濟實惠的方式。
  • 善用香料與天然調味: 這是讓素食不無聊的靈魂!別只會醬油和鹽巴。我的廚房必備: 薑、蒜、辣椒(新鮮或乾的)、花椒粒、八角、月桂葉、孜然粉、咖哩粉(各種風味)、煙燻紅椒粉、義式香料、檸檬汁、各種醋(巴薩米克醋、水果醋)、味噌、芝麻醬、花生醬。香料用得好,簡單的豆腐蔬菜都能變身異國風味! 這也是讓「吃素的好處」充滿樂趣的秘訣。
  • 原型食物是核心: 再次強調!把你的餐盤想像成這樣:
    • 1/2 是各種顏色的蔬菜水果(綠色、紅色、黃色、紫色...顏色越多越好)
    • 1/4 是全穀雜糧類(糙米飯、五穀飯、燕麥、藜麥、地瓜、南瓜、全麥麵包)
    • 1/4 是植物性蛋白質(豆腐、豆干、豆包、毛豆、鷹嘴豆、扁豆、堅果種子)
    這樣組合,營養比較均衡,視覺上也讓人更有食慾。這是最大化「吃素的好處」的黃金比例(當然可以靈活調整)。
  • 外食聰明選: 在台灣外食真的很方便!素食餐廳選擇多,一般餐廳通常也有素食選項。
    • 選擇有明確標示蛋奶素或全素的餐廳較安心(避免鍋邊素誤食)。
    • 自助餐:多夾深色蔬菜、豆製品(滷豆干、滷豆包)、菇類,選蒸煮或清炒的菜色,避開油炸和勾芡太濃的。白飯可以換成五穀飯更好(如果有提供)。
    • 麵攤:湯麵可以請老闆多加蔬菜,點豆干、海帶、滷蛋(若吃蛋)當小菜。乾麵可以選麻醬麵(芝麻醬是好的植物油脂來源)。
    • 火鍋:選擇素食湯底,多拿蔬菜、菇類、豆腐、凍豆腐、玉米、南瓜,醬料用蘿蔔泥+醬油+醋+蔥花就好,避開沙茶醬(通常很油且可能有葷辛)。掌握這些技巧,在外也能享受「吃素的好處」。
    小提醒: 記得詢問湯頭是否為純素熬煮(有些看似清湯可能用大骨熬),或是直接選擇素食專賣店最省心。
  • 點心聰明吃: 餓了怎麼辦?別只抓餅乾麵包!我的點心清單:
    • 無糖豆漿/燕麥奶 + 一小把堅果
    • 新鮮水果(芭樂、蘋果、香蕉)+ 一小匙花生醬
    • 原味優格(若吃奶素)+ 莓果 + 奇亞籽
    • 一小碗煮毛豆
    • 烤地瓜/蒸南瓜
    • 海苔片
    • (偶爾) 健康的能量棒(看成分,選擇低糖、以堅果種子為主的)

我的懶人晚餐範例(20分鐘搞定):

  1. 糙米飯(用電鍋煮,最簡單)。
  2. 板豆腐切厚片,用一點油兩面煎金黃,淋點醬油、撒點蔥花(或七味粉)。
  3. 一把菠菜或地瓜葉,蒜末清炒,起鍋前淋點香油(或是不淋)。
  4. 冷凍毛豆微波加熱解凍,撒點鹽(或是買現成調味好的)。

有飯、有豆、有菜,簡單營養又好吃!實踐「吃素的好處」可以很輕鬆。

Q &A:關於吃素,你可能想問的...

問: 吃素會不會很難吃到足夠的蛋白質?運動量大的話夠嗎?

答: 絕對不會! 只要懂得組合吃,豆類(黃豆、黑豆、鷹嘴豆)、豆製品(豆腐、豆干)、堅果種子、全穀物(藜麥)都富含蛋白質。很多素食運動員表現超棒!重點是每餐都要包含植物性蛋白來源,份量吃夠。我自己有時運動後會喝杯豆漿加奇亞籽補充。

問: 剛開始吃素,很容易餓得快,怎麼辦?

答: 這很常見!可能是纖維突然增加很多,初期腸胃還在適應。也可能是蛋白質或好的油脂攝取不夠。解決方法: 1. 確保每餐都有足夠的植物性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如豆腐、豆類、堅果、酪梨)。它們提供飽足感。 2. 全穀雜糧取代精緻澱粉(糙米飯比白飯更耐餓)。3. 多吃體積大、熱量相對低的蔬菜(各種葉菜類、瓜類)。4. 多喝水! 有時口渴會被誤認為飢餓。通常適應一陣子就會改善了。

問: 家人朋友都不吃素,聚餐時怎麼辦?會不會很麻煩?

答: 別擔心!現在台灣素食選擇非常多,大部分餐廳都有素食選項(記得提早說,或請店家推薦)。火鍋、義大利麵(可選茄汁或清炒)、日式定食(有蔬菜天婦羅、豆皮壽司、茶碗蒸等)、甚至熱炒店點幾樣青菜豆腐料理,都很好解決。如果是去別人家作客,可以禮貌地先告知,並主動提出帶一道自己可以吃的素食分享菜過去!通常大家都很能理解。重點是態度輕鬆,不要給別人壓力,自己做好準備就好。我常常這樣做,朋友們還會好奇試吃我帶的素菜呢!這讓我更能自在地享受「吃素的好處」。


說真的,寫到這邊,我腦海裡浮現好多美味的素食畫面:剛煎好的香椿豆包、熱騰騰的番茄鷹嘴豆濃湯、清爽的涼拌芝麻菠菜、香氣撲鼻的咖哩蔬菜燉扁豆... 這些滋味,一點都不輸給過去的肉食大餐,反而更純粹、更讓人感覺舒服。

回頭看這段「吃素的好處」之旅,身體變輕盈、精神變好、味蕾反而被打開去欣賞更多天然食材的風味,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收穫。當然不是說吃素就完美無缺或適合每個人,它確實需要多一點心思去學習和搭配(尤其是營養部分),也會遇到社交上的小挑戰(但真的沒想像中難!)。

但對我這個愛吃又重視健康感受的人來說,選擇多吃素、吃好吃的素,真的是個很棒的決定。它讓我重新認識食物,也重新感受身體的變化。那種由內而外的清爽感,是再多的大魚大肉也換不來的。

如果你也對「吃素的好處」感到好奇,別把它想得太嚴肅或艱難。不妨就從下一餐多加一份蔬菜、或是試著規劃一週一天的「無肉日」開始?也許,你也會跟我一樣,發現餐盤上的新大陸,品嚐到另一種豐盛又輕盈的美好滋味!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